豪宅核實課稅 房市動能恐受壓
〔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/台北報導〕財政部欲以豪宅成交價格(不含土地售價)的十五%計算所得課稅,業者認為,跟舊制相比,實質影響有限,但對市場氣氛的影響大於實質,讓富豪有種被政府列為「政策指標」的壓抑感。
虧本還要課稅 沒有道理
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說,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實價課稅,但實施起來能否讓人心服口服,比較讓人懷疑,如果是六年內的房子,建設公司都還保存有合約紀錄,也有分拆房地比例登記,有原始資料可以提供,如果是六年以上的房子,未必人人都賺錢,如果賺錢還好,虧本賣還要課稅,豈不是很沒有道理。
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則分析,以房地比拆算下來,沒有想像中的嚴重,稅額增加也有限,以一億房產總值來看,以舊制房屋評定現值,假設在台北市的房屋現值約六○○萬元,若以四十八%計算所得,約是二八八萬元,若適用綜所稅稅率四十%,要繳稅一一五萬餘元。
若以新制計算,房屋跟土地比例是三比七,房屋價值約三千萬元,以十五%計算所得,約四五○萬餘元,要繳稅一八○萬元,等於多繳六十五萬元,以成交價一億元的房屋來看,增加的稅負不算太嚴重,可能市場氛圍所受的影響較大。
高價房市交易 明顯減緩
蘇啟榮認為,這一、兩年來,從貸款成數到稅率的改變,逐漸讓實價登錄之後的稅負從過去的「微感」逐漸進入「有感」;需要高成數貸款及急需變現的「缺錢富豪」,不能隨意進入豪宅市場,也讓富豪擔心成為政策打壓工具的指標,而讓高價房屋市場交易速度明顯減緩。